声音、气味、触觉,这些感官体验皆是可以承载记忆的神奇载体。或许是一些曾经听过的歌,旋律再度响起时,往昔的画面便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浮现;或许是一些香水独特的味道,嗅到的那一瞬间,尘封的往事悄然苏醒;又或许是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,与记忆深处的某个瞬间重合,瞬间勾起无尽的回忆。苦难往往会放大人的感官,这种体验远比心理学中的吊桥效应来得更为真实和深刻。吊桥效应,无非是在特定情境下因生理唤起而产生的误判,可苦难所放大感官带来的记忆,是刻骨铭心且难以磨灭的。研究心理学的人,大多给人一种偏执且傲慢的印象,我对这门学科并不喜爱,甚至有些抵触。学多了心理学,仿佛会让人变得冷漠,失去应有的人情味。就像如今的 “销冠” 这一称呼,被越来越多人所理解,可也随之产生了诸多偏见。就像大家一提到温州人,第一反应大多都是 “靠,有钱人”,这样的偏见,随着众人的 “理解”,反而愈发根深蒂固。

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住校了,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,初入校园时,班上的女同学给我的感觉格外厉害,她们在各种事情上都表现得游刃有余,而我却玩不过她们。我的性格在当时并不是很好,甚至可以说有些 “臭”,固执且倔强。没有人能够说教我,我也不喜欢女老师,除非是我自己内心真正想去做某件事,否则我只会跟她们对着干。以现在的我回望那时的自己,真是又酷又孤独,简直酷到没朋友。不过,也正因如此,那些独自度过的时光,塑造了如今的我。哈哈哈,男人至死是少年,这份少年的执拗与孤傲,或许会一直伴随着我。

我听到一些在苦难时期听过的歌,脑海中就会控制不住地浮现出当时的画面。初二上学期的寒冬,手里钱不多,在校园里孤寂地飘荡。晚自习的教室里没有空调,冷冽的空气充斥着每一个角落。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教学楼和宿舍之间的那条巷子,每次路过,那风就像一把把利刃,割在脸上、身上,让人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句 “艹,好冷!”。宿舍里也没有热水供应,只能靠着一个暖水瓶,到食堂去打点热水,五毛钱一瓶,在当时的我看来,那价格着实有些贵。有时候水放久了,不再热了,泡面也泡不开,我就多泡几遍,泡一遍就把水倒掉,然后再继续泡。哈哈,当时经典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外面买点熟食,回到宿舍,在阳台把桌子一摆,喝点啤酒,打打纸牌,下下象棋,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在放假的前一晚进行。回想起来,这些看似简单的娱乐活动,却也丰富了我的回忆,给那段艰苦的时光增添了一抹色彩。

大家对花露水的味道应该都很熟悉吧,那是一种独特而又熟悉的气息。以前有个人觉得花露水的味道很好闻,当我听到她的这个评价时,当时的表情我已经记不清了,但内心的感觉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。以至于我到现在,只要闻到花露水的气味,便会想起她坐在被窝里的画面。我问她屋子里什么味,她眼睛里好像有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地看着我说:“这是花露水的气味啊,你不觉得很好闻嘛。” 我轻轻点点头,那一刻,花露水的气味仿佛与她灿烂的笑容一同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。

我不耐寒,简单来说就是很怕冷。去年的这个时候,我从事的那份工作,每天上班下班都需要走十几分钟的路才能到家。在路上,我习惯听听歌,打开网抑云,听着《修炼爱情》《怎么了》这两首歌。以至于现在,我只要听到这两首歌,就能想起那个时候的情景。或许是因为寒冷放大了我当时的感官,让那些画面和感受变得更加深刻,从而形成了永久记忆。

公交站台、红绿灯、电梯、路边摊、路上的流浪狗、出租屋,这些零零散散的事物构成了我当时生活的全部。每当我回想起这些,一种由心而生的落寞感便会控制不住地向我袭来。我现在想到,即便到了这个时候,我依然还是和从前一样,被那些过往的记忆和情感所牵绊,落寞之感依旧难以消散。

我们听歌的时候,其实暴露的大都不过是小情绪而已,所谓小情绪,就是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的,反正轨迹不会变。是吧,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听什么样的歌,而不是听什么样的歌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^_^,不要沉溺于小情绪之中,乖啊。

这一路时光温柔也好,坎坷崎岖也罢,总得向前。

程潇